400-800-5817

当前位置:
从“集约化”到“极约化”,数字政务服务的未来!
来源:网络 | 作者:tpl-cccf628 | 发布时间: 2021-10-26 | 1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服务型政府”、“整体政府”到“一网通办”,在政务公开、互动交流、在线服务、回应关切等职能实现过程中,“集约化”成为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核心理念被推崇与遵循,成为我国建设数字政府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数字新基建的不断发展,以及数据要素作为市场配置资源与重要生产力的出现,政府门户网站的集约化建设除了体现在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运营管理、数据治理等方面的能力与优势外,面对新的内容形态、新的交互方式、“新的主流用户”以及算法势力的出现,未来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将会走向何方?

01.

当前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的“基本动作”


1、建设模式:“先总后分”与“先分后总”


在各省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中,主要有省级统建和省市分建两种模式。

“省级统建”是一种“先总后分”的建设模式--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将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网站全部集约在统一的集约化平台,规定集约化平台统一资源规范,实现多个层级网站的标准化建设。而“省市分建”是一种“先分后总”的建设模式——省市分别自建集约化平台,数据则按照全省统一标准规范汇聚至省级信息资源库,依托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互联融通,实现“先多级分层,后一体化统一”的目标。


无论是“先分后总”的建设模式还是“先总后分”建设模式,其目的都是通过建设某一地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对内、对外信息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各级各部门共性应用按需配置,个性化应用和服务展现基于统一平台资源按需开发、灵活接入、共建共享,建设高效、精准、便捷的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和政务服务平台,有效发挥政府效能和提高公信力。


2、“开放、标准”的技术架构,提高集约化平台的延续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治理理念的发展进步,传统架构的集约化无法满足数字政府时期的发展需求。数字政府时期,对网站集约化提出新的要求,基于统一标准规划之上建立业务集中、技术集中、数据集中以及运维集中一体化模式群。纵观各地的集约化建设,发现集约化平台的技术架构一定程度上都具备开放、兼容的能力,具备支撑各类产品服务自由拼装组合的能力,使各部门、单位不仅能根据自身需求,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在平台进行网站建设和管理,也能支持个性化功能扩展。也不会因为取消某些达不到性能要求的软件而使平台发生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集约化平台的延续性。


有些地区的集约化平台,依托“中台架构”的支撑高并发、快速迭代,服务创新等能力,以及应用管理和接口管理能力,接入来源于不同部门或应用的各类服务,构建起完善的政务应用生态体系,既解决了传统集约化架构的难题,也为业务应用赋能,也实现应用快速迭代、运维实时监测和服务能力提升。在集约化平台中,中台如同前后台系统中间的齿轮,进行速度调和,实现同步运转,也能实现多端同源和一体化运维等,实现信息和服务的高效协同。


3、依托功能集约以及一体化服务,增强集约化平台利用率


随着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的不断演进,政府门户网站逐渐依托集约化“自上而下”地为外部用户(如个人用户、企业用户)构建起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互动交流等服务,实现身份管理、信息发布、在线交互等功能的集约,为个人、企业“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奠定坚实基础。有些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借助统一的智能检索、智能客服等,为用户提供“一网通查、一网通答”的一体化服务;也有些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借助统一的应用开放生态,聚合第三方平台的创新服务以及其他业务平台的政务应用服务,让公众享受更加丰富、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此外,对于政府内部用户而言,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构建起统一的门户网站群集约管理,为信息采集、创建、传递、发布、共享等进行“一体化”赋能,彻底解决对内与对外、本地与异地、多部门与多网站间的内容整合问题。也构建起统一的集约化安全监测预警服务以及统一的网站集约化监测服务,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统一的事前监测、提前预警、安全趋势分析等服务,为网站的安全和运维提供“一体化”服务,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互动交流、便民服务水平等保驾护航。这样一来,既从栏目、功能、内容等方面对政府网站进行统一的精进提升,也从内容保障、安全防护等方面全面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4、借助数据集约以及智能化服务,提高集约化服务黏性


纵观各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发现有些地区的集约化平台依托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将文件资料库、互动交流平台、问答知识库等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整合,实现不同平台或不同信息资源库的互联互通,不仅实现全平台、跨平台的政务数据统一检索、关联,也能快速、精准地搜索到用户所需的信息与服务,实现“搜索即服务”;而且也实现了对“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破除,为政府网站向网民提供各种创新服务进行数据支撑。


比如,有些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将统一的政务数据挖掘和统一的智能检索进行融合创新,既能将各平台的高频政务搜索关键词进行收集、整合,建立起“百姓体”词库,借助语义智能处理,进行政府官方语言与企业、群众通俗语言的智能翻译,也能根据不同关键词与政府业务之间的匹配关联,智能推荐场景化服务。


而且,有些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依托集约化平台可以通过网站访问数据和运维数据,借助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和量化评价,不但实现了统一的用户行为分析,也能进一步研判用户的潜在需求,主动为用户“标签化”智能推送政务信息或场景化服务,政府网站变得更懂用户,用户也可以更快更便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或服务;借助对集约化平台中各类栏目或服务等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既实现动态感知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变化,也为提高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和延长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的服务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比如网站能根据用户热点分析主动将高频服务展现首页,减少用户点击查询次数,化被动检索服务为主动推送服务。


02.

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的未来趋势思考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移动端等广泛应用,在未来的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将会出现新的挑战,挑战主要集中在内容形态、交互方式、服务对象、数据资源、算法歧视等方面。

●在内容形态方面:主流内容供给已经从图文转向视频,如何使直播、短视频基于集约化平台更容易操作,更富有生产力?


●在交互方式方面:刷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模式改变了单纯以鼠标、键盘为介质的交互模式,如何使刷脸、指纹、声音等更好地与用户体验融合?


●在适老化服务模式方面:老年人服务模式是不是只需要将文字变大?集约化平台如何整体规划老年人的在线服务需求?


●在数据资源方面:集约化平台如何整体规划数据共享、开放、隐私安全保障等?


●在算法治理方面:随着集约化程度的加深,数据沉淀将越来越丰富,集约化平台的服务创新能力越强,针对用户可能产生的事实性歧视会不会出现无法避免的情况?如何更好地规范算法?


针对未来的网站集约化建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可以做出以下改变:


1、在内容形态方面,需要完成从“文字语言”到“视频语言”的切换。


内容传播渠道的革新与变化正在反作用于内容形态的创新,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用户消费数字内容的偏好与习惯,以碎片化、剪辑化、互动化为主要特点的视频内容,改变用户对新闻、现象、观点等的理解能力与表达方式。而从当前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现状来看,图文内容依然是主流,程式化、缺乏创新的动画解读内容也只是少数。


因此,面临新的用户需求与传播模式,推动政务平台的内容建设从“文字语言”转向“视频语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集约化平台建设已不能只是路径依赖通过内容的集约,为前端视频的输出提供文案、脚本及素材,而是需要从生产机制、制作模式、传播规律、推广通道等方面,从根本上塑造新内容时代的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内容影响力、吸引力与传播力。围绕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针对疫情、政策、城市品牌、社会事件等,联合政务新媒体及社会化创意组织,批量化打造知识科普型、政策解读型、品牌传播型、深度报道型等视频内容,由此转变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语言与沟通方式。


2、在交互方式方面,关注“虚拟现实”向“虚拟即现实”的转变。


数字化时代,我们与机器的互动,从敲键盘、移动鼠标一步一步跨向手指点击或滑动屏幕、开口对话、抬头、眨眼等身体动作。随着5G、A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生物识别技术的结合,公众的身份认证需求升级,越来越需要更高安全性、便捷性的身份认证方式,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也应当具备统一的智能交互服务支撑,实现刷脸、指纹、声音等多种生物识别的结合使用,尽可能多地满足所有场景的需要,让不同人群无论是在电脑端,还是在移动端都能极尽简单地“上网”,或者在智能问答机器人中提供语音问答服务或者语音识别服务,尽可能多地让用户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


随着以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用户自愿的现实条件,以及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极致开放、复杂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元宇宙”的出现,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智能自助服务设备等不断涌现在政务领域,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的建设模式、服务方式与运营模式的不断革新,亟需关注从“虚拟现实”到“虚拟即现实”的转变,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温度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3、在适老化服务方面,将老年人作为数字服务产品的重要用户。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发网民”开始使用互联网来实现自己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的需求,比如在政务新闻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近年来,各地政府网站、政务服务网都有开始在进行适老化改造,但是更多的是体现在页面字体的放大或是排版模式的改变,对于很多细节方面的适老化改造或者无障碍服务还不是那么地完善。新技术赋能下的适老化改造,虽有优化服务体验,但也不能忽略用户间存在的学习和接受互联网应用的能力差异,需要极尽可能的贴近用户,尽可能地多为用户消除办事困扰。


在未来的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用户群体进行细致分类,比如可以将用户分为低视力用户群体、读屏用户群体。这样就可以从不同分类的用户需求出发,从读屏需求、视觉识别需求等出发,整体规划统一的适老化服务或无障碍服务,甚至可以将生物识别或手势识别等智能技术与适老化服务或者无障碍服务结合,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可读性”,甚至实现手势操控浏览网站,提交办事申请等,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可操作性”。


4、在数据集约方面,创新多场景数据应用,强化安全防护。


数据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共享,而且在遵循自愿、授权的原则下,持续统一规范管理数据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提高对政务信息、公众隐私等信息资源的安全防控。未来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可以构建起统一的数据安全防控监测,当监测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数据泄露、毁损、丢失、篡改等数据安全的情况,及时启动预警告知、分析定位、应急恢复等服务,实施统一的数据保障服务,避免出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非法使用数据或加工数据等情况。并且依托集约化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如集约化运行监测分析、服务能力分析等服务,为政府网站建设提供精准全面的大数据量化分析服务。


完善数据归集或应用的各项管理规则,通过实现数据的流通、共享、融合、应用,利用数据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多服务,构建数据资源上的良性供需关系,比如将各部门、单位在政府网站的政策信息、政策解读信息通过统一的解析、匹配,借由集约化平台统一为企业、公众等按需推送最新政策信息。


5、在算法管理方面,建立对政务平台算法的全周期管理机制。


随着算法技术、政务数据、用户数据的沉淀加深,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及时为用户推送政策福利信息、就业补贴等信息。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分配和大数据直接相关,在集约化平台使用算法模型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算法歧视呢?毕竟,谁都不想被大数据判定为“不符合给予奖励条件”或者“违法者”。


“算法黑箱”的非透明性导致歧视行为较为隐蔽、难以察觉,未来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的建设,可以统一规划对算法的数据使用、应用场景、影响效果等开展日常监测工作,统一管理、感知算法应用带来的网络传播趋势、市场规则变化、网民行为等信息,实现及时预警算法应用可能产生的不规范、不公平、不公正等隐患,规范算法公平与安全问题。


综合政府网站发展趋势与数字化演进态势,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集约化”只是政府网站建设的手段与措施,而“极约化”才是目标与未来。所谓“极约化”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极限”。在日趋成熟的数字政府运营领域,依靠程式化、模板化的内容制作与服务推广模式已无法被用户关注,只有聚焦热点、对标行业动向以及流行传播风格,进行极限化创新才可能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利用有限的数据,将图文内容转为视频,使政务信息、政策解读等基于集约化平台更容易被读懂。


二是“极速”。5G时代的用户对服务响应速度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政府部门通过内容、服务来回应社会关切与民众所需的期待也越来越迫切。因此,无论从平台的服务输出速度还是政府侧的回应速度都将要求“极速化”响应;比如,借助5G消息将政务消息转向多媒体化、轻量化,构建起政务信息“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交互渠道,实现“消息即平台、消息即服务”。


三是“极致”。随着用户群体的覆盖广度与数字服务应用的深度快速提升,对数字化服务从视觉、设计、交互、交付等方面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说,没有“极致化”的产品体验,就没有极致化的服务口碑。比如,借助集约化平台可以全渠道全场景监测量化客户体验,用数据指导数据化运营,提前一步将用户“应该做的”变成政府网站的“功能或服务”,不断减少用户预期之内的操作。


四是“极度”。由于集约化建设推动政府网站从内容、服务、数据的海量化升级,从用户侧而言,要快速获取目标服务则需要极度精准的个性化推送、定制等功能辅助,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场景的用户进行“极度”细分。比如,根据用户的访问习惯主动为用户按照使用习惯适配全网站的无障碍服务或适应化服务,无需点击“模式切换”按钮,即可让不同用户享受到“开屏即阅读”的便捷服务。又或者在用户登录、注册账号等环节,创新验证方式,提供手势识别、动作识别等多种可选的验证方式,让验证环节更加简便。让不同用户都能享受到有温度的数字化服务,必然是未来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