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0-5817

当前位置:
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来源:网络 | 作者:tpl-cccf628 | 发布时间: 2021-11-04 | 7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随着人类进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企业开始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为这些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突围机会。无论从生产经营,还是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节能减排方面,这些企业都需要紧跟数字化步伐才能保持竞争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随着人类进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企业开始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为这些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突围机会。无论从生产经营,还是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节能减排方面,这些企业都需要紧跟数字化步伐才能保持竞争力。

 

在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财富》(中文版)邀请到了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建国、安徽海螺集团总经济师丁锋、建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志祥,以及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张小懿,一起探讨在数字化时代,他们所在的企业为变革所做出的努力。他们背后的企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力量,不仅仅着力于将体量做大,也走在转型做强的道路上。

《财富》(中文版):首先第一个问题给建龙集团的张董事长,因为你是亲自管理建龙——中国第五大钢铁产量企业的数字化进程的,能否请你讲一下数字化对于这样体量的钢铁企业意味着什么?



张志祥:建龙做工业4.0是三个层次:一是底层的,叫自动化与智能化。第一层解决了机器与机器连接的问题。
 
二是解决了所有数据来源的问题。它是管理级,就是ERP级别。ERP当中有一句话叫“管理数字化,数字责任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管理都要用数字落地,每一个数字都要有人来领走。
 
三是经营数字化和智能化。这里有四个内容:一是线上采购,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采购,建龙集团93%的采购都已经是在线上了;二是物流的数字化,整个交易物流的过程,都是线上下订单;三是金融的数字化,我们和几家股份制银行共同推动秒贷。线上形成了一个采购合同,形成一个数量,然后进行质量检验,根据电子发票,我们进行应付款。由银行给对方贷款,三个月或六个月后我们付款,就把银行贷款还掉,实现线上供应链金融;四是销售的数字化。包括订单的自动生成、自动转化位、生产计划,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包括我们的钢材下了订单,每一炉钢的生产指标都可以看到,比如说我们炼了多少,轧了多少,有多少在路上,所需要的信息都能联上。
 
另外,未来数字化、智能化到钢铁行业中,表现为平台化,(它)是一个大平台,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所有东西都是高度互联互通。刚才讲的底层智能化、数字化,包括中间层的管理级数字化、智能化,到最后经营数字化、智能化。实际上所有的数据都是联上的,这三个平台是一体化的。首先我们要实现高度的互联互通,设备与设备之间、人与人(之间)、相关方的互联互通。二是个性化需求以平台化能力来低成本实现。


《财富》(中文版):第二个问题想问海亮的曹先生,你之前说过,传统的铜加工业数字化进度是有些落后的,但是疫情提供了转机,能否具体说一下如何促进铜加工业数字化?



曹建国:数字化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数字化面前,我认为制造业如果今后不实行数字化,就不可能有制造业。现在我们国家大致上,数字经济占540亿美元,占1/3左右。如果没有这个1/3,就没有之后的2/3。
 
所以海亮一直重视数字化建设,特别是疫情期间,对于铜加工业更需要数字化建设,因为中国铜资源大量依靠国外进口,比石油依赖度更高。资源在国外飘,如果没有数字化我都不知道它什么状态,所以不进行数字化建设不行。
 
其次,像海亮这样的企业,一大半的市场在海外,有1/3的企业在海外,如果不通过数字化建设,我的生产指挥系统无法实现。疫情期间,人员来往增加了极大困难,如果不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借疫情推动内部数字化建设,也是我们今年提出数字化转型元年的重要依据之一。


《财富》(中文版):想问一下海螺集团的丁总经济师,海螺是2020年国有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看来你们在水泥行业走得非常前沿,能为我们举一些例子吗?告诉我们水泥产业怎么做的?



丁锋:水泥是传统制造行业,但是我们是工信部八家工业智能化标杆企业之一。我们将整个水泥生产过程做成一个工厂,但是它是模块,管理能力强,上八个都行,管理能力不匹配,三五个都不可以。
 
哪八个模块?第一就是数字化矿山,全部100%资源的综合使用;二是矿山的无人驾驶,这个是在相对封闭环境下的一种运行模式;三是装备的自主检测;四是专家无人操控系统;五是质量全流程,智能检测系统;六是物资供应系统;七是销发系统;最后是通过办公信息化,将所有线上的东西形成一个企业云。企业云最后再归集到集团云,让整个集团就走上了工业互联网的道路。
 
而且现在工业互联网也正在往“双跨”的方向走,因为像我们这样原材料行业,我们不仅仅是做水泥,未来还可以做到钢铁这些流程性制造行业。每一个工厂用了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系统以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能耗下降了3%,设备运转率提高了4倍,突发故障几乎不会产生,因为它都是自主检测出来,会提前预警哪个地方的设备会坏,具体原因是什么。

《财富》(中文版):最后问一下美的的张小懿先生,之前交流的时候,你说美的把智能化分成L0—L4不同的阶段,请问(美的)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和特色是什么?

张小懿:数字化、智能化对美的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以前是层层分销模式,离用户非常远。用户唯一找到我们(的情况),是因为他们(的设备)需要修了,都是一些不高兴的用户找到我们。现在有了数字化的技术,我们就能在数字化平台上和用户进行交互。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直接通过产品和用户打交道,刚才提的L0—L4,我们现在处于不同的级别上面。不仅仅是加一个Wifi模块,把家电联起来做远程遥控这么简单,我们还有一些深入的应用。比如说通过热水器、空调的运行模式,在用户参与的情况下,推荐智能模式,一天省1到2度电。比如,我们可以管理用户的空气、灯光、睡眠模式,这些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的有思考能力的模式,我们认为达到了L3。(但)全面自主的机器人化的家电,我们认为是L4,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产品,我们也正在努力。
 
这样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一百多万用户,每天都在用我们智能的场景式服务。
 
数字化给美的还带来了全价值链的协作。以前我们的上下游都是交易型,或者是博弈型的关系。现在大家都在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上进行协作,共同目标就是为了服务好用户,所以这是为美的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财富》(中文版):传统制造业的转型,现在从自动化往数字化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工业4.0核心是智能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还有一段路要走。GE工业互联网白皮书指出,工业互联网有三个要素,一个是智能的机器,一个是算法,以及工作中使用算法的人。

 

我有一个粗浅的理解,当我们说数字化时,现阶段我们实现了数据的产生和收集,将数据呈现到工厂以及工作的人面前,最终很多决策是要由人做出的。到了工业4.0智能化阶段,当数字的产生、收集全部自动化以后,这些数据使得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了,那么人可能是最终决策者,但是大部分的决策可能比起工作流程中的交流,就会由机器之间完成的。请问张总,你刚刚说到,机器人是L4级别,我们现在离它多远,我们从现在到那个阶段,当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张小懿:所有的设备联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让设备自主思考,现在在行业里,甚至是全球领域,也没突破到让AI像人一样思考。但是在价值链,尤其是在工厂里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实际上是有智能化的苗头在里面。比如说把所有过程全部在线,然后(做到)透明,然后再驱动。下一个就是智能。我们还是把人的经验和算法同时结合,形成一个小组去研究。将这个经验嫁接到我们的大数据平台上。
 
举个例子,工厂比较复杂的是计划体系,非常有经验的计划人员可以管得很好,缺乏经验的人,就管得没那么好。当我们把算法放上去,就等于非常有经验的计划人员在全球所有工厂里面都存在,而且是24小时在线的,在这方面我们实现了初步的智能化运营。

《财富》(中文版):曹总,之前你提到说铜加工行业最终迈向智能化,比如说传感器以及它能够及时收集显示数据的芯片都非常重要,而我们现在最大的障碍也是在这个地方,是吗?



曹建国:是的,我们的行业没有像钢铁、水泥和家电那么幸运,我们行业很小。虽然我们是头部企业。因为小,它用的装备很多是非标产品。数字化的基础首先要把很多工艺参数读出来,也就是要有很多传感器。像钢铁、水泥(行业),有一些特殊环境的工艺参数直观读是很难的,传感器就很少。这就是设备本身,装备技术不愿意花力气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是(就算)你有装备,把数据弄出来了,(想要)控制它还要有很多的芯片,也没有说专门为我们这个小行业做一个芯片技术。(除了)芯片,还有一些控制系统,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生产系统是宝钢集团帮我们开发的。
 
行业很小,愿意花精力投入的很少,但是我们作为头部企业,还是有责任引领行业发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和研发,应该说还是有一些成效,在行业内保证了国际先进水平。

《财富》(中文版):想问一下建龙的张董事长,据我所知,你们有一个废钢的自动识别系统。大量的原材料是废钢,能否讲一下废钢到了你们的工厂是怎样的识别过程?


张志祥:大家知道,钢铁企业有三大成本:铁矿石、煤焦炭和废钢。废钢我们集团每年采购接近1000万吨,要300个亿,这个过程中漏洞非常多。因为靠检验人员去检验废钢的等级,有多少的杂质要扣,这里面产生很多的漏洞。
 
三年前,我们立下了这一课题,叫废钢检测怎样智能化。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去年我们开发了全球首套废钢检测系统。这里面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我们招最有经验的人去检测,每次检测记录下来。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数据库就建立起来了。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推导,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水平也就越来越高。过去讲Alpha Go下棋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方法一次次记下来了。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推进中有几个难点:一个是数字产生的问题,所有的数字要让它自动产生,不是人工输进去。比如说PAC和DCS,用控制系统摘出来,但未来有些数据(不能)用这样的办法。要用AI技术,把数据摘出来,这是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是行业内的建模,把人是怎样思考和决策的过程建立一个模型,以模型替代人。所以这里面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
 
第三个难点是远程管理,数据要让它响应实践的问题。比如数据产生了一个信息,马上(就要)做一个动作,如果时间太长了,就来不及了。所以随着5G技术的普及,传输速度就加快了。所以到今天,我个人对中国的工业互联网非常有信心。
 
信心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体。去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球的30%。也就是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体,有大量的应用场景,比如说钢铁占到全球的56%,也就是说50%以上的应用场景在中国。
 
第二是消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在这方面中国人走在前面。我们的消费领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第三是中国工业的门类非常完整,(去推动)做数字化和智能化,国内外有很多合作伙伴,我们叫数字化智能化推进的联盟,这类伙伴在国内也是非常多。所以个人对于中国的工业互联网非常有信心。

《财富》(中文版):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在座各位的公司之前都是排放大户,所以我想先问一下海螺集团的丁先生,在节能减排方面,数字化能起到什么作用?


丁锋:从表象上来看,六大行业(钢铁、水泥、有色、电力等)是首批纳入“双碳”的行业。这些企业未来都会用数字化手段来管理我们的碳,我们都会用碳管理信息系统,这个是未来国家都会要我们去做的一件事。这个信息系统用上以后,就是看你的初始核定量是多少,看减排措施的减排量是多少,这样就有动力进行碳交易,去买还是卖。
 
但是未来对于碳资源,不要把它看成负担。如果把碳转化成资源化的方向,那对我们这些行业反而是一种利好。在“双碳”管理活动中,我们也是将它的一些新技术、新的节能减排措施,都纳入到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比如说余热发电、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固废危废处置系统,还有各种研发活动。也就是说,未来我们的碳足迹也会数字化。

《财富》(中文版):美的是家电制造业,与另外三位相比,美的是下游企业。那在数字化节能减排方面,美的有怎样的想法?

张小懿:首先我们在全部的工厂用了节能网络,将所有设备联上去。一个简单的数据就是,在水电气这方面去年节约了12%,金额是1个多亿元,这是节能方面。
    
另外在数字化手段方面,我们的热水器和空调的模式,一天节约1到2度电。国家电网很喜欢我们这个功能,我们战略合作,将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与国家电网平台联起来。一个是响应用电,削峰填谷,另外也能起到节能的作用。所以和国家电网联合开发的支持“双碳”战略的家电,这个月就会上市进行销售。
《财富》(中文版):会有“双碳”的商标吗?  


张小懿:电科院给我们做了标志,它的原文是:支持双碳战略的家电。实际上是两个事:一是节能;二是响应用电,错峰填谷。

《财富》(中文版):曹先生,铜加工企业怎样用数字化减排?



曹建国:有色也是高能耗行业。我们国家的铜限排标准,就是海亮集团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起草的,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行业的话语权。
 
我们刚刚要对这一能耗标准进行修订,我们发现海亮的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下降30%左右。

《财富》(中文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曹建国:一个是用数字化技术,对重点行当设备进行温度场的设计,使它的温度尽量均匀,使它的热效率提高。用电能也好,或者其他能源也好,变成热能的效率要高;二是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三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比如说通过AI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将整个生产效率提高。
 
第一代生产线的效率是1万吨/100人,现在第五代生产线技术是4.8万吨/43人,是过去的11倍。这样的技术提高,使得质量更加稳定了。因为美的是我的客户,如果供货不合格,他会退货。我的稳定性高了,他的退货少了,我的产出效率就提高了。通过产出效率的提高,反过来进一步节能。本身能耗在下降,然后效率提高以后又进一步节能,使得我们的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下降30%左右。(财富中文网)